资讯中心

马后炮走法

2025-08-01

您的查询“马后炮走法”看起来可能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:一是中国象棋中的一种战术走法,二是中文俗语中“放马后炮”的引申义(指事后才发表意见或批评的行为)。由于您提到了“走法”,这更常见于象棋术语,我将优先从象棋角度解释。如果您的本意是俗语,我也会在最后简要说明。

一、中国象棋中的“马后炮走法”

在象棋中,“马后炮”是一种经典的杀招战术(也称为“马后炮杀”),它利用马和炮的配合形成绝杀。核心思想是:马跳到对方将(或帅)的附近关键位置,然后炮移动到马的同一条直线后方,利用马作为“炮架”进行将军。这样,对方将无法吃掉马(因为炮在保护),也无法有效躲避,往往直接导致将死。

糖果彩票

关键特点:

  • 为什么有效? 炮需要炮架(一个棋子)才能将军,而马灵活跳跃,能控制将的多个逃跑路线。马后炮组合后,将通常被“钉死”。
  • 常见局面: 多出现在中局或残局,当对方将的活动空间受限时(如被逼到底线或侧翼)。
  • 具体走法与示例:

    以下是一个简单示例,使用中国象棋的标准坐标(棋盘为9×10,红方从下方进攻,黑方从上方防守)。假设局面为黑方将位于中路底线(坐标5,10),红方有马和炮可以调动。

    步骤:

    1. 马跳到关键位置: 红马跳到黑将的邻点(如士角或象眼),控制将的移动。例如:

  • 黑将在(5,10),红马跳到(4,9)(将的左前方)。
  • 黑将无法移动到(4,10)(因为被马控制),只能停留在原位或向其他方向移动(如(5,9)或(6,10)),但活动受限。
  • 2. 炮移动到马后将军: 红炮移动到马的同一直线后方,利用马作为炮架将军。例如:

  • 红炮从原位(如(2,7))移动到(4,8)(在(4,9)马的后方,同一竖线)。
  • 炮从(4,8)向(4,10)将军:黑将无法吃掉(4,9)的马(因为吃掉马后,炮会直接将军),也无法逃到(4,10)(被将军),如果黑将只能移动到(5,9)或(6,10),但若这些位置被其他红子控制(如车或兵),则立刻被将死。
  • 图解:

    棋盘简化视图(只显示关键位置):

    ... 黑将(5,10) ...

    ... 红马(4,9) ...

    ... 红炮(4,8) ...

    走法:

    1. 红马跳到(4,9)——威胁将军。

    2. 红炮走到(4,8)——炮在(4,8)打向(4,10)将军,利用(4,9)马为炮架。

    结果:黑将无路可逃,被将死。

    实际对局技巧:

  • 如何设置马后炮? 通常需要先控制中心或侧翼,逼迫对方将移动到底线。常见的配合包括:
  • 用车或兵限制将的逃跑路线。
  • 避免马跳到会被吃掉的位置(确保炮能及时保护)。
  • 防御方法: 如果对手试图用马后炮,您可以:
  • 提前破坏马和炮的配合(如吃掉其中一个棋子)。
  • 移动将到开阔位置,避免被逼到角落。
  • 用士或象挡住炮线。
  • 为什么叫“马后炮”?

  • “马后炮”字面意思是“炮在马之后”,强调炮在马后面的位置。这个术语源于象棋的古谱,是基本杀法之一,类似“重炮”或“双车错”。
  • 二、俗语中的“马后炮”

    如果您的查询是指中文俗语,那么“马后炮”(或“放马后炮”)是一种比喻,形容事后才提出意见、建议或批评的行为,类似于“事后诸葛亮”。例如:

  • 场景:团队项目失败后,有人才说“我早就知道会这样,应该那样做……”——这就是“放马后炮”。
  • 特点: 它带有贬义,暗指说话者没有在事前及时行动或表达观点,只在结果明确后才显得“聪明”。
  • 在这种情况下,“走法”这个词不太适用,因为俗语中通常说“放马后炮”或“马后炮行为”。如果您是询问这个,建议使用更完整的表达。

  • 如果您问象棋: “马后炮走法”是一种高效的杀招战术,核心是马和炮的配合走法,强调先跳马、再动炮将军。练习时,可以找象棋APP或书籍(如《象棋入门》)中的“基本杀法”章节学习。
  • 如果您问俗语: “马后炮”指事后才发表意见的行为,并非实际“走法”。
  • 为了更准确帮助您,请澄清:

    马后炮走法
  • 您是在讨论中国象棋的战术吗?
  • 还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含义?
  • 如果是象棋,我可以提供更多变式或实战棋谱分析!